曾国藩这一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始终存在较大的争议。部分人将其视为“千古第一完人”在线配资论坛网,给予极高的评价,而另一些人则不遗余力地抨击他,称之为清朝的走狗,以及对汉人进行屠杀的刽子手,甚至戏称其为“曾剃头”。在近代中国历史上,有两位杰出的人物对曾国藩颇为推崇,其中一位甚至在效仿他方面走得极为偏颇,极力模仿,然而最终收获的,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皮毛知识,勉强维持着生存。
提到曾国藩,绕不开的是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运动。这场波澜壮阔的运动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也使得曾国藩获得了声名和权势,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深重的骂名。曾国藩所领导的湘军在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表现出色,作战凶猛,毫不手软,掠夺、屠城的暴行时有发生。令人费解的是,作为曾经阅读过圣贤书籍的曾国藩,竟然对这样的暴力行径充耳不闻。很多人对他为何对太平天国如此狠酷感到疑惑,经过深思熟虑,史话君认为其中有许多因素,比如曾国藩的性格、满清朝廷施加的压力,以及手下将领私自决定的情况,但有一点往往被忽视,那便是曾国藩这样做实则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尊严,换句话说,是出于面子问题。
展开剩余67%1852年,曾国藩担任朝廷的二品高官,负责当年的江西乡试考试,也就是主考官。不料在前往江西期间,家中突然传来噩耗,告知他的母亲去世了。作为母亲最宠爱的儿子,曾国藩对母亲的孝顺之情毋庸置疑。接到这一消息后,他心中的悲痛难以言表,几乎崩溃。怀着沉重的心情,曾国藩向当时的皇帝咸丰上奏,请求请假回乡守孝。为了能够顺利回家,他决定改道,逆流而上一路前往汉阳,然而却得知家乡湖南已被太平军围困,为了自身安全,他只得选择了干道。
在他经过一家茶馆时,恰巧遇到太平军包围了茶馆。为首的正是后来的太平天国将领罗大纲。由于太平军的士兵大多是文盲,可能并不认得曾国藩,而他们之所以围住他,主要是因为曾国藩的外貌让他们觉得他是一位读书人,想请他为他们抄写公示。曾国藩凭借其机警和机智,明白此时绝不能应允抄写,随后,终于被一名来自他家乡的太平军士兵认出身份。尽管罗大纲在与他沟通过程中未能达成任何实质性成果,但他还是决定在第二天处决曾国藩。
然而命运的无常让曾国藩在那晚得到了一线生机,最终逃脱了这场杀身之祸,虽然狼狈不堪,但至少保住了性命。这次令人心惊胆战的经历使得曾国藩在心理上受到重创,面子尽失,心中也随之结下了梁子。因此,一旦他有机会复仇,便会毫不犹豫地进行报复。
时光飞逝,百年如白驹过隙,关于曾文正公的争论却始终没有停止。人们对他的看法可谓极端,有的将其神化,有的则将其妖魔化。然而,所有的喧嚣与纷争终归会平息,犹如石子投入静水,激起的涟漪过后,留下的只有宁静。真正的评价终究要靠历史来给予,唯有历史才能公正地作出评判,并给予最为合适的评价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